
永續趨勢新聞
歐盟碳關稅,設豁免門檻 「歐盟日前針對『碳邊境調整機制』(CBAM,俗稱碳關稅)一般性原則已達共識,當中設置了豁免門檻,進口人每批貨物進口價值低於150歐元(約新台幣4,700元),則無需課徵碳關稅,估約三分之一進口歐盟貨物可適用豁免…」 要收碳費了!287家企業先受影響 「4月22日,行政院會通過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』修正草案,並將名稱修正為『氣候變遷因應法』,除將2050年淨零排放入法,也將分階段,由大至小徵收碳費,最快2024年起實施。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說明,碳費徵收部分,預計下半年啟動徵詢企業與民間意見。目前盤點出首波徵收碳費的企業287家,但因有些優惠費率,必須企業提出自主管理計畫才能適用,仍需時間…」 新設開發案都要用再生水 「4月29日,立法院會三讀通過『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』,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,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開發行為,都要使用一定比率的再生水。 針對開發單位使用再生水之適用範圍、使用比率,或是對於『一定規模』定義等規範,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,並且每三年檢討一次…」 TCSA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,開始報名 4月6日起,開放報名!評選辦法、活動詳情詳見TCSA官網。 工業局推出碳盤查計算器 經濟部上架碳盤查計算器,以簡易數位工具協助中小製造業試算碳排。 點擊標題,連結碳盤查計算器網址。 ※點擊標題,可閱讀完整報導 |

碳定價(Carbon Pricing)?
碳定價是替二氧化碳制定價格,鼓勵減少排放溫室氣體。企業除了為減碳努力,對於市場上各種碳定價方式,也要有概念!
碳定價方法─維護成本法
計算出「減少一噸碳要花多少成本」
是目前碳費的主要定價邏輯。
政府常用的碳定價應用有3種
Ⅰ. 總量管制排放交易
管理者(政府)設定碳總排的上限值,再將排放許可分配給受管制的排放源(企業)。
超過許可上限的碳排會被定價,因此企業可自行減碳/市場上買其他人釋出的許可量。
Ⅱ. 碳費/碳稅
a. 源端課徵 – 課徵產生碳排的能源(如:化石燃料)
b. 末端課徵 – 以排放源(如:空運的蔬果)的碳排量來課徵。目前只應用在單國、地方層次,尚未跨國應用。
Ⅲ. 碳信用機制(碳排放抵換機制)
減碳成效認證轉換成碳權,可在市場上交易(市場碳定價)。
台灣環保署的「抵換專案」即為此類;國際上多作為「碳稅費」、「總量排放交易機制」的補充機制。
精彩預告

2022 ESG永續學院 線上開課了! 就在5/27(五): 上午場10:00-12:00 CSRone永續智庫 陳厚儒 營運副總談【2022台灣暨亞太永續報告趨勢分享】 下午場 14:00-16:00 台灣能源研究基金會 郭財吉 秘書長分享【碳盤查與管理】 >>>立刻點擊連結報名,一同遠離碳焦慮!https://forms.gle/UkzpaKACZwQ3xrZu7 |
熱門回顧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