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零神器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,龍頭企業大力支持升溫1.5℃儀表板的理由

當APPLE、NIKE、Walmart紛紛喊出碳中和目標,台灣企業是協助達標的淨零神隊友,《天下》選在41週年慶推出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,國內外七大產業龍頭及典範企業同台力挺。

6月27日,《天下雜誌》41週年慶,發布「永續台灣夢」封面故事專題的同時,也為台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做出獻禮,宣布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(TRIPs)啟用,台灣企業的淨零正式對齊地球升溫不超過1.5℃大目標,而Google、台塑、台積電等產業龍頭也罕見同台力挺。

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是《天下》攜手東海大學企業永續影響力中心,以及新創企業永訊智庫,採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(IPCC AR6)的理論模型,可將每家企業自訂的減碳與淨零目標,在對應不同的地球升溫核心情境下,計算出各自的溫度等級。

「身為台灣最早倡議企業公民跟社會責任的媒體,我們經過半年研發企業減碳溫度計平台,讓各家企業夥伴的減碳足跡,能有一個隨時清楚的進步軌跡,讓全世界可以清楚看到,」天下雜誌集團董事長吳迎春說。

台灣即將把2050年淨零排放入法,意味著全台沒有人能置身事外,若不想成為阻礙台灣達標路上的絆腳石,企業就必須趕緊制定淨零路徑與目標,而此時,與國際接軌的淨零方法學就顯得至關重要。

目前國際對淨零方法學已有普遍共識,那就是「科學基礎目標減量」(SBT),其概念就是依循IPCC模擬出來的目標路徑,把地球升溫不超過1.5℃當作目標,來看一家公司還剩下多少二氧化碳的額度可以排放。而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正是採用此方法,讓台灣企業可以透過這個平台的計算和宣告,大聲告訴外界:「我的減碳目標,對地球升溫帶來多少貢獻?」

負責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的天下雜誌調查中心總監熊毅晰說明,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的基本精神就是讓企業的減碳企圖心被看見,用鼓勵取代監督,促使更多企業做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,展現自家企業和升溫不超過1.5℃這個全人類共同目標的相符程度。「但企業若提出過於美化的數據,平台在公布的同時也要求企業進行對外揭露,一年內若沒做到,我們就會依其現況調整到對應的溫度等級。」

事實上,做世界生意的台灣企業,看到與國際接軌的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誕生也紛紛表達支持。伴隨6月27日宣布正式啟用當天,除了專家團隊,以及擔任第三方查驗的英國標準協會公司(BSI)外,同時也有七家企業以夥伴之姿同台表達力挺,且全都是在所處產業具有標竿與龍頭地位的「粽子頭」企業。

包括網路產業的巨人Google、機械業龍頭上銀科技、光電業標竿元太科技、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、金融業標竿玉山金控、石化業龍頭台塑,以及半導體產業龍頭台積電。

Google挺全球氣候行動24年,用數位科技改變世界

其中,Google是平台發想初期就一路支持的「創始夥伴」。「我們很高興能加入這項與 Google 永續理念高度吻合的計畫中,」Google cloud 台灣總經理謝良承説。他強調,基於《天下》長期在環境永續議題的耕耘、量能與社會號召力,都將成為推動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的助力,一起邁向淨零永續願景。

Google 長期致力於永續理念的實踐與推動,從 1998 年成立至今, Google 的全球氣候行動已經步入第 3 個 10 年。謝良承説,面對未來極端氣候、自然災害等環境風險,無一不是對現代企業的永續經營產生關鍵影響。而當全球企業對永續計畫付諸行動之際,身為數位科技與網路的引領企業,也很樂於貢獻自身的核心職能來協助企業,例如Google的雲端科技,就是企業在投入綠色轉型路上很重要的一股助力。

本土六大產業領頭羊攜手力挺,齊心守住1.5℃

而六家「共同推動夥伴」,也都是抱持著共好的理念,不單只從自家企業出發,更要為台灣產業一起達成升溫控制1.5℃而支持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。以玉山金來說,不僅今年初通過國際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(SBTi)的目標審核,成為台灣首家、亞洲第二家的金融業,近一年來也相當積極在中小企業的減碳推動。

玉山金控總經理陳美滿說,SBT通過後,讓玉山金同仁在減碳路上有了共同方向與規範,但因此投融資業務也需有碳排依據,「我們必須知道企業客戶的碳排放數據,尤其中小企業,不能只有要求,必須要有人幫它們,」她說,因此她非常期待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促使更多企業來做排放揭露,並讓外界可以在此瞭解到不同產業的不同升溫景況。

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確實是廣大中小企業投入減碳的最佳助攻平台。「減碳不是只有我們自己的事,從客戶到供應商,還有中部企業、全台中小企業,我很努力在找各種好辦法和工具,所以一聽到你們有這個平台當然要用力推,」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説。

身為工具機及中小企業經營的典範,蔡惠卿透露,過去一年來,有很多企業一直上門想瞭解上銀的減碳怎麼做,「通通還不敢講,因為我們自己也還在準備,尤其『範疇三』(指供應鏈溫室氣體盤查),很挑戰,但如果證明連我們都可以那其他企業更不該有藉口了。」背負著模範生光環的上銀,可想見從關鍵零組件角色出發要帶動產業減碳有多吃力,但她不僅選擇直球對決,也要用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解決路上難題。

而本業電子紙產品就具備節能減廢概念的元太科技,則是期待透過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的推動,讓台灣企業的永續能量被世界看見。「只要是對的事,去做就對了,」元太科技董事長李政昊說,元太已清楚訂出2030年要RE100(100%使用再生能源)、204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,「不只我們自己要很努力,還需要產業一起,」他說,儘管看起來很挑戰,但從元太一路堅持終成全球電子紙的領導者來看,他認為台灣企業永續能量很強,也應該要讓世界看到這股能量。

另外一家永續模範生是中華電信。「如果碳排不歸零,你我所擁有的一切終將歸零,」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引用比爾蓋茲的話說,全世界的電信業,已有超過1/3都宣布淨零承諾,中華電信不僅也已承諾,甚至今年七月一日更要開始啟動內部碳定價,一噸碳新台幣一千六百元,要把所得全部拿來做科技研發,做為ESG和低碳新技術的驅動經費,「要走得快就必須懂得運用科技的方法,並邀集產業上下游夥伴一起來達成,」他說,因此對於善用大數據與網路平台的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正是志同道合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平台的共同推動夥伴當中,分居傳產和科技龍頭的台塑與台積電都沒缺席。兩家龍頭,雖然都是「排碳大戶」,但對低碳轉型的決心與投入力道都很強,對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的支持更是積極。

身為石化業龍頭的台塑,雖然背負著巨大排放量的所處產業包袱,但其實它已鴨子滑水,默默啟動集團低碳轉型的行動。除了已展開綠能、儲能、電動車等布局,也在積極規劃建置再生能源,除麥寮汽電、風電,更將啟動百億元自建太陽能投資,集團動起來往2050年碳中和目標邁進。

對台塑而言,看似這場仗是吃力又在「革自己的命」,但初步成效卻已展現。台塑總管理處安衛環中心副總經理黃溢銓透露,集團目標是2030年要較2007年減碳35%,目前看來要達標不成問題。

下載
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以五色區分企業淨零減碳企圖心,展現企業行動力。 資料來源:東海大學企業永續影響力中心

此外,在循環經濟方面,透過原物料、水資源、能源及廢棄物等四大循環面向的精進下,根據台塑總管理處內部統計,已做到年省370億元的效益,另外近一年把人工智慧(AI)運用其中後,結果硬是又再省40億元。對台塑而言,隨著諸多永續作為正在為企業帶來質變,未來也希望可透過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展現積極的減碳企圖心,扭轉外界對石化業的印象。

再把鏡頭拉到製程需要高用電量的台積電,雖然有著一年上千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包袱,但2030年要回到2020年的排放、2050年達到淨零的減排路徑規劃,不僅顯示其強烈的減碳企圖心,更深知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實現淨零目標,因此很積極投入全球供應商的低碳轉型。

例如,台積電推出全球責任供應鏈管理平台「Supply Online 360」統整供應商溝通管道,透過控管線上數據以推動線下改善成效,要實踐永續半導體供應鏈;2020年,更進一步設置「台積電供應商永續學院」,無償分享台積電ESG的標準與實際做法,以強化供應鏈永續管理能力與韌性,並開放一般企業與民眾登錄使用。

但台積電也坦言,相關舉措推行以來,發現到大型供應商的成效很顯著,但中小型的供應商因為資源與人力有限,反而更需要外界的輔導與協助資源,而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,正是協助它們建立淨零轉型的認知,縮短學習曲線的絕佳平台。

當企業減碳已成集體行動,「企業減碳溫度計」不僅要成為企業淨零的最佳助攻平台,也要解決企業減碳路上,最常遭遇的客戶認同、社會肯定、產業攜手三大痛點。當然,以終為始,企業也將因此理解,自身的種種減碳努力與付出,其實是與人類的共同目標緊緊相連,那就是讓地球避免持續升溫,一同為堅守1.5℃目標做出貢獻。

全文轉載自CSR@天下。文.黃家慧。